防校园小额贷款

发布时间:2019-12-10 发布人: 浏览次数:

现在互联网发达,也的确方便了我们生活,很多人首先想到去网上找一些小额贷款,主要是比较方便不用到处跑,而且下款也比较快,很适合这种资金紧缺的情况。在校园里盛行的校园贷,也使许多同学上当受骗。

网上贷款名义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也越来越多,各种骗术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不少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 "手续费 "、" 管理费 "、" 保证金 " 等费用;有的串通 " 职业培训机构 " 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勒索钱财。

由于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法律维权意识不强," 校园贷 " 违法犯罪给学生的心理、精神造成极大伤害,一些学生因此辍学,个别甚至自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那么,校园贷款诈骗有哪些常见的手法呢?

一、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防范措施:任何教育部门都不会以办助学手续为名,要求学生将钱款汇至指定账户,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打电话到学校认真核实。

二、名为“分期购物”,实则“变形贷款”

一些校园贷平台,虽然宣布了转型,但通过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

防范措施:在校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学习和生活需要的费用主要还是靠父母,应该理性消费,不超前消费,不购买与承受能力不相当的商品和服务。

三、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会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防范措施: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陌生人,不出借身份证,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四、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招聘或培训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防范措施:不贪图短期利益,守好法律底线,正确处理学业与兼职的关系,擦亮双眼防止误入圈套。

五、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业或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防范措施:不轻信他人,提高风险和诚信意识,警惕他人恶意利用。在此提醒校园莘莘学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前"校园贷"诈骗或电信网络诈骗,常以优惠、福利等名义,诱骗误入圈套,因此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高报酬"的活动,更要理性消费,合理规划零用钱。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部分"校园贷"诈骗是因出借本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引起的,因此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出借银行账户,防止被他人盗用。

有需求应求助正规金融机构。如遇资金困难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切勿盲信盲从、贪小便宜。如遇到银行卡消费疑问,应及时到银行网点进行核实确3认,不胡乱回复短信或拨打陌生人提供的电话。

当然如遇到涉及"校园贷"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反映或向警方报案。

骗子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骗!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校园贷款诈骗呢?

一、谨慎借贷

深圳某高职院校学生小陈从最初只借6000元钱,到如今“滚雪球”累计欠下多少债款,自己也说不清楚,面对放款人的暴力催收,小陈不得不找地方躲了起来;另一位学生从借5000元开始,半年时间,欠债累计上百万元……

校园贷之所以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是因为“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四川成都市读者高源说,“规范的贷款最起码应该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进行审查,以保证贷款安全。如今,大量网贷平台在客户准入审查上流于形式,学生只需填个表格,无需资质、担保或抵押,就能拿到贷款。申请便利与提现迅捷的特点,诱使许多学生身陷网贷泥潭。

表面上看,很多校园贷开展的是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看似薄利多销,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坑骗学生的钱。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要求学生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威胁学生及其家人等手段,对学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范识别

经过整治,校园贷得到遏制,但出现回租贷、培训贷等诸多“新马甲”

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教育部等部门去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校园贷的高压严打,前不久沈阳公安就破获一起校园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此外,很多商业银行加大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从而将不良网贷赶出校园。

眼下,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校园贷得到遏制,但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穿马甲,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通过读取通讯录等方式控制借款人。校园贷‘变脸’为回租贷,一是由于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有效遏制校园贷的蔓延势头,网络借贷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了;二是网络借贷平台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尝到的甜头,它们以另类套路,回避监管视线,未放弃在校大学生这块蛋糕。

目前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换穿“马甲”,翻新手段,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亟须保持警惕、认真甄别。

三、净化校园

多措并举斩断伸向校园的金融“黑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始终保持对校园贷的高压态势,依法维护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于下一步如何彻底铲除校园贷,很多读者提出了意见建议。

加强对校园贷平台的清理,对那些不合规、不达标的校园贷平台,要坚决予以关停取缔;将没有诚信、没有信誉的公司纳入诚信黑名单,并在高校公示,让大学生知晓,避免上当受骗;对违法的校园贷行为,特别是那些借校园贷之名涉嫌实施金融诈骗的犯罪行为,要从严打击,依法追究。

一方面是严查,一方面是规范。“忽视大学生客观消费需求,进而对信贷服务一禁了之也不对,毕竟信贷服务在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消费、培训进修、创业等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山东宁阳县读者张培国说,如果监管得当,使其纳入法治轨道,用猛药祛除虚假宣传、变相发放高利贷以及暴力催收等不良因素,信贷服务就会健康成长。

从根本上净化校园贷土壤,构建健康的高校金融环境,还需要多方施策,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管理政策,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把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严厉打击校园贷的不法行为。高校需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以案警示、以案释法,同时加强校园信用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贷款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优化服务,积极开发符合高校实际的金融产品,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服务。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是遏制校园贷为非作歹的重要举措。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真正独立消费是从跨进大学校门开始的,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来自于家庭的生活费。大学生把生活费当作一堂财商课,学会理财、理性消费,多掌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多了解校园贷等方面的金融骗局,不做财盲族,如此才能避免落入陷阱。

防骗口诀

个人信息勿外泄

不买登门推销物

借啥别借银行卡

别把手机借骗子

大学期间同学们要学会从一个学生向一个独立的人转变,学会辨识,学会独立,学会自强。

 

 

上一条:“抗疫之下,爱国力行”主题云班会新闻稿
下一条:2018级本科班委期末工作总结大会

关闭